正所谓,圆缺一角,则不周。

       要想功德圆满,一切齐备,车轮旋转,滚滚而动。就必须要弥补,给补上这个残缺。

       黄巾军,自起义以以来,就是星火燎原,势如破竹。

       一如遍地开花,狼烟四起,攻城略地,摧枯拉朽。

       就是盛极一时。

       犹如昙花般,艳丽,而叫人过目难忘。

       但这璀璨的背后,必然埋藏有深沉的隐患。

       越是战事往后,战线拖拉越长,时间拖延越久。就越是能将这些细小弊端放大无数倍,暴露无遗。

       就显现在张角眼前。

       张角,登峰造极,到达了一个寻常人穷极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。

       简直,就是称之为皇帝也不可为过。

       而就在他走马观花,春风得意的时刻,欢欣雀跃,麻痹大意的节点。

       他却宛如黄粱一梦,给当头一棒,猛地惊醒。

       就是浑身战栗。

       他惊觉,自己的黄巾军,自己的太平道,居然没有一个有识之士。能够给自己出谋划策。

       张角内心一片慌乱,在他的寝宫中,那片道观,庙宇内。

       他高坐神龛之上,耳朵嗡鸣,而内心焦作。

       他忧虑道:“寡人怎么能没有出众的谋士呢?这就同凤凰一般,双翼断去一片,怎么能翱翔九天,飞驰自在呢?”

       张角心中如此想,他这么顾虑,忧心忡忡,焦急万分。

       他在最近一年,疯狂招揽名士,希望他们能够青睐于黄巾军。

       黄巾军即便攻打到某些世家,以及大族的盘踞地,也一直没有动他们分毫。反而无比优待。

       就是一副礼贤下士,求贤若渴分模样。

       这样的诚恳谦卑态度,却依旧并没有换取来一点世家大族的光顾。

       没有一名出身豪强的,出自名门的饱学之士,能谋善断的人,前来自己阵营,辅佐自己。

       张角终于急眼了。

       他左思右想,饥不择食,疯狂地网络,回想自己听闻过的,见识过的对自己有裨益的,足智多谋,文韬武略都是尚佳的人才。

       牵肠挂肚,搜罗半天,也并没有得到什么。

       大儒,以郑玄为首的儒士,压根就不拿正眼看待自己,纷纷与自己划清界限。都是一副忠于汉室的姿态。

       世家,类似于颍川一带,以及其余各地的名门望族,那些英杰辈出,人才旺盛的豪门,也全都对于黄巾军的招揽不予理睬。

       最后,这种谋士的欠缺,文臣的匮乏,直接导致黄巾军上下穷兵黩武。

       都是没什么见识的粗陋浅薄人。整体没有战略眼光,无格局,不会长远发展。

       就是打一地,抢一地,再奔逃一地。

       并无扎根发展的能力,也没有这种高深远大的谋划。

       整个黄巾军,缺乏一个指挥者,一个布局者,一个能够提供大量计策,以及深远布局的人。

       因而,思考再三,也是无路可走。

       张角就是绞尽脑汁,挖空心思后,最后将目光落在了郑升身上。

       他本不知道郑升到底是何方神圣。

       只以为他真的是与南华老仙一样的某路真人,懂得点法术,而并无什么大能。

       但最近,自己的义子,同时也是自己的私生子,雷公死讯传来。

       与此同时,手下斥候还带回来不少噩耗。

       诸如杨凤、白雀等等好几袁大将被几合斩杀等等的败报。

       这些战报,以及各种讯息,逃兵同斥候带回来的线索。

       还有细作,和探子等等从敌军,也就是刘备阵营内部,刺探,打听得来的消息,这些线索,蛛丝马迹,全部连贯起来,都是指向一个人!

       郑升!

       这个只在自己回忆里,惊鸿一瞥,却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的人。

       居然,在一方小小的地方军阀,土兵军营里头,给人担当军师。

       几次出谋划策,就令自己损兵折将。

       并且,似乎手下细作探听得来的情报,还显示出,郑升不仅仅只是会些计谋。

       在统兵,以及治理地方,政绩方面,也颇为出色。

       等等缘由,出于各方面的考量。

       张角此次,就将内心中的第一人选,辅佐自己,共谋大业的那个谋臣的人选,确定为了郑升。

       他目光锁定郑升,目的明确,就是要招揽郑升,为自己所用。

       但是派遣下属来,并无诚意。

       自己带人马来,又兴师动众,声势浩大,太过显眼。惹人注目,会惊动他人。

       因而,百般思考后,张角最终落定的决策,就是自己微服私访。自己孤身一人,前来拜会。

       这真是三顾茅庐一般,诚意十足。

       同时,借着叙旧,以及拜访朋友的名义,这样来招揽郑升,也不显得生硬而别扭。

       但此次行动,这种举止,风险极大,算是冒着一着不慎,就是落错子,满盘皆输的最坏打算。

       张角来临了。

       不速之客,前来拜访。

       他此次之行,风险巨大,因而势在必得。

       没有八分把握,他也不会这样自信十足,莽撞前来。

       但张角千算完算,还是算计错了,偏差了。他没想到郑升是个油盐不进的人。

       他没想到郑升是个有着上帝视角的人,能够窥见全部结局的人。

       他怎么说,也不会打动郑升,也不可能吸引来他,让他转投自己。

       说回正事。

       郑升宅院,他的卧房内。

       他让张角进来,就是让了个座位,给他坐下。

       二人围坐在圆桌子上,桌子是红色木头,散发着清香,沁人心脾。

       无比典雅端庄,叫人心思安宁,飞扬激荡的思绪全部落回原地。

       郑升就一直保持沉默,不开口,他也不晓得怎么开口,从何说起。

       他与张角真是没有半点情义可言,没有半缕瓜葛,情分以及之间相处的故事,都是没有的。

       又有什么可以谈论,说起的呢?

       无话可说,谈及什么,二人都是没有牵连。

       即便是有,也是诸如两军对垒的战事一类的。这些例如什么斩杀战将的,应该算作是仇敌,或者是结怨一类的事。

       更是说起来,显得尴尬无比,心生芥蒂,互相的关系也是更加疏远了,排斥地嫌隙更大。

       于是,郑升保持沉默,一言不发,就是想看厚颜的张角怎么扯,怎么能和自己扯上关系。

       看他怎么说,把自己当初与他的过去,说出来情义,把他说成是自己的故友。

       郑升就全然抱着看戏的态度,观望张角。

       张角对此却浑然不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