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的关中,暑气大盛。

       原本轰闹一时的大理寺监犯逃跑一事,因为时间推移,而渐渐让人淡忘。

       除了仍有军队围着易府,长安城与以往并无其他不同之处。

       皇宫内。

       长孙端着一碗莲子羹进入了殿内,挥手制止了太监的禀报。

       “陛下,喝点羹吧。”

       “放那,朕看完这些再喝。”

       长孙有些好笑,她知道李二在看什么。

       “易峰想来已到了突厥。”

       听长孙此话,李二一愣神,挥身让殿中之人退下。

       “这小子朕都不知该怎么说,如此华美的文章居然被他用来送于闺阁讨姑娘欢心。”

       “朕已命唐俭出使突厥,找颉利讨要易峰,如果他还未站稳脚,被颉利送了回来,那可就是大笑话了。”

       长孙轻叹一声:

       “只是苦了易府老小。”

       李二是典型的功利主义,听到此眉头一皱,片刻后才道:

       “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,有朕在,自会予以补偿。”

       说到此,李二突然想起一事:

       “近日平安坊可有动静?”

       他似是在问空气,但他话音刚落,一个毫无感情的声音就传了出来:

       “回陛下,近日针对平安坊的探查有五起,其中包括郧国县公、世家与窦家之人,富县煤厂的叶之逊更是承受着巨大压力。”

       “百骑司如何处置?”

       “无陛下指令,暂时并未处置。”

       李二抬手按了按眼角,声音透着阴冷道:

       “不管是谁,敢视探者全部杀了。”

       长孙在旁边依然保持着笑容,不刻意回避,也没有插一句嘴。

       百骑司自成立以来,他们的主人就只有一个,那就是皇帝。

       “窦家北方的情况如何?”

       “目前已经崭断了部分,但部分隐线百骑司也不甚明了,还在追查中。”

       “给你们一年时间,窦家的指令不得再出长安城。”

       再次没了声音,李二似乎也像什么都没说过,捧起书再次读了起来。

       当翻至最后一页时,他有些郁闷的将书放下:

       “你说说这小子,写个东西只写一半是何道理?朕要看到下册,至少还要等一年时间。”

       长孙听到此,咯咯的轻笑起来。

       自从王嫣然在看三国演义时,被其父亲王韶发现,三国演义手抄本,就开始在长安流传起来。

       隋唐演义或还不受文人士子不喜,但三国真的是老小嫌宜、雅俗共赏。

       三国的风靡程度,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。

       为此,酒馆中诞生了一种说书人的身份,一部分食客,每日间不听三两句:“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”,觉得饭食都不香了。

       更有会钻营的印刷铺子,托人精校后,开始印刷售卖。

       四十回的内容,他们居然分上下册来印,一册也卖到了丧心病狂的五贯钱。

       现在可没有专利法、版权,很多大儒书写出后,不仅卖不了钱,还得自己贴钱进行印刷。

       易峰不知道这些,否则定会让狼牙小分队找这些黑了心的商人聊聊分成问题。

       高昂的价格,依然是供不应求。

       长安城最大的印书作坊就是内库的产业,这几日更是日夜不停的赶工。

       兴化坊窦家。

       初夏的后花园,百花争艳,美不盛收。

       “张公,易峰小儿并没有死,北方有人来信说,此刻他已到突厥。”

       “窦太爷,北方张家毫无势力,一切还要依托窦家。”

       凉亭内,窦老头与张亮对面而坐。

       “张公就不觉得易峰去突厥有些蹊跷?”

       “窦太爷,有话不妨直说。”

       “三千狼牙军士是否还在下北大营?为何迟迟没有处理,此非陛下行事风格;易府为何不抓不放?”

       “这…”

       张亮听到此,心中悚然一惊。

       一个想法在心中长了草,就会不断的延绵疯长。

       “窦公少待,我去去就来。”

       张亮边说边起身。

       窦老头摆摆手,让他坐下:

       “没用的,老夫已派人试探了几次下北大营,可谓是铜壁铁墙,毫无头绪。”

       “越是如此,越说明此中有假。”

       张亮此刻面上铁青,如果真是这样,那等易峰功成归来,张府别说是报仇,或还会迎来易峰的报复。

       “北方要去人,就算不能破坏,也要让颉利心中猜疑。”

       张亮再次起身。

       这次窦老头没有阻拦,他知道张亮要去找世家与刘弘基通信。

       “要做两手准备啊!恰好窦家相识北方一伙马匪,打蛇不死,定会反受其害啊!”

       张亮双眼微眯看着窦老头,片刻后,轻点了点头就走。

       易府内。

       一家人虽被禁了足,但并未受到苛责,府内活动自由,且一日三餐用度,丝毫无短缺。

       易柏也在看三国,这书还是郡王上次来时带入的。

       当时只看了一眼,就被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的大气格局所吸引。

       听说是自己儿子所写,他惊愕不已。

       这大半年,他见证了儿子种种的神奇,突然有种陌生的感觉,觉得自己居然比不上儿子。

       “父亲,二弟被禁,三弟潜逃,为何你不曾担心?”

       易崇近期可谓是心急如焚。

       很多时候都想着,自己要是与二弟一起被囚禁,心里或会好受些。

       三弟做得这许多,为己的少,更多的则是为了这个家,

       这让他这个做大哥的,心中愧疚不已。

       易柏放下书,看着儿子的面色,淡然一笑。

       他很自豪,自己的三个儿子,足够相敬相爱,并无一些家庭的明争暗斗。

       老大沉稳,老二虽跳脱,但敬长爱幼之心不少;

       至于老三,他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,但至少有一点他可以肯定,对这个家他的爱护之意,并不低于自己这个家长。

       “崇儿,让阿金将仆人归置于前屋,叫你妻子与娘亲、还有你小叔到你祖母屋里,为父有事要讲。”

       一柱香后,易柏到了后宅,先给老太太请了安。

       老太太的精神也不是很好,家里到底还是没隐瞒住,知道自己最疼爱的小孙子境况,日日垂泪。

       “今日我要讲的事,不得我之命令,任何人不得在仆人间议论。”

       确认众人听清此话,易柏接着道:

       “峰儿并未叛逃,他此去……”

       听着易柏的解释,易崇的脸上从担心,到欣喜,再到担忧。

       虽然易柏所说,此去突厥并无危险,三弟有三千人护卫,此话或能开解娘亲和祖母,但他并不这样认为。

       龙谭虎穴啊!

       且此去,整日与狼作伴,稍不留心就是万劫不覆。

       但担忧的同时,隐隐有种骄傲之情,从心底生出。

       自己的两个兄弟,为了大唐不仅生死相搏,如今更是如辱负重。

       此次功成,史书上当有自己兄弟的一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