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胡真名叫胡曲,此刻的他心情极好,对于他来讲,这才算是钱庄正式开业了。

       见王连要走,他想到一事,起身让其留步。

       “王兄原是做粮食买卖,现我家侯爷卖低价粮,想来你的经营不好做吧。”

       王连被他说得眼眶泛红,几欲落泪。

       岂止是不好做,根本就是没了生存的空间。

       “王兄,小弟有一项生意,不知兄是否有兴趣?”

       “胡兄请说,若弟他朝可翻身,定不忘兄今日所赐。”

       王连所借的钱只能解燃眉之急。

       他作为一介商贾,无地,现今产业也抵了,如果没有新的进项,全家也只剩跳渭水一途了。

       “王兄觉得长安城中风靡的家俱如何?”

       “冠军家俬,一寸一金,当是好物。”

       这个广告语是易峰有一次跟刘老四吹牛所说,不知道为什么就流传开来,

       现今冠军县所出的家俱,就是高档、奢侈、突显贵气的代名词。

       “若是在下替我家侯爷做主,将扬州之地的经营权授予王兄,不知王兄可敢接下?”

       王连大惊,继而大喜,他都记不得今天给老胡鞠了几次躬了,但他可以发誓,这几次都是他真心所为。

       “若此事成,胡兄待我如同再造,弟将终生不忘胡兄大恩。”

       “你既敢接就行,些许小事,我还能帮着我家侯爷做主。”

       于是王连又签了一份文书。

       “侯爷的大兄现今在扬州任别驾一职,你去扬州卖冠军之物,若安分守己,他自当为你庇佑一番。”

       “不敢再领易侯大恩,如此我已是邀天之幸了。”

       王连从钱庄出来了,在与他一起同来的众人眼中,走了出来。

       进去时如背千斤巨石,如今卸下,倍感浑身轻松。

       看着迎上来的众同仁,他略一拱手道:

       “诸位,我们都错了,钱庄当为万家生佛之举,诸位若在背后议论,那与我王连将成生死仇敌。”

       “我等自是不敢与王兄为敌,王兄且说说,今次进去如何?”

       王连当下也不隐瞒,将进去的所有事,包括老胡的态度,一一道来。

       众人脸上皆是愣然,而后在王连含笑眼神注视下,争先恐后的往钱庄跑去。

       西市的酒楼里,易峰正尝试新菜。

       大唐人吃鱼的少,一是因为吃鱼费油,而现今的大部分人条件,本就缺油少盐;二是运输困难,只能吃河鱼,淡水鱼多刺。

       现今人吃鱼,以脍为主,就是生鱼片,所以得大肚子病的人不在少数。

       易峰早就想吃酸菜鱼了,为此让冠军县种了一季的芥菜,刚腌得差不多,他就迫不急待的来试手。

       一般这时候他都会将武媚带着,所以此刻两人正趴在桌上大块朵颐。

       “侯爷,目前共借贷出去两百多单,共支出铜钱七千余贯。”

       “老胡,坐下吃点。”

       老胡听他来了西市,急忙赶了过来。

       还是心中没底,这两天钱净是往外出了,而进项基本没有。

       “侯爷,这没进项心里没底啊。”

       “你就是瞎操心,过两日至少会有五万贯进入钱庄,够你往外送的,对了,洛阳、晋阳等地的钱庄筹备的怎么样了?”

       长孙知道钱铺最大的股东是李承乾,出于对自己儿子的支持,前两日告知易峰,打算将内库现今的钱,全部存入钱庄内,

       易峰估摸着,内库现在最少有五万贯,这还不算其他紧从的勋贵、官员团体。

       “洛阳那边,因为小郡王在那要快得多,晋阳那边虽有皇家的关系,但却较洛阳要慢,扬州因有大郎君在,所以已经开始营业。”

       易峰见老胡没有坐下来的意思,就让他去忙了。

       五月初,孔颖达和宋濂两老头,似乎才想起自己还兼着书院的院长,联袂而来。

       两人到来,易峰当然要亲自接待。

       两老头对易峰的才学自不会怀疑,但初次听李二提及书院之事,心中略有些不畅。

       自以经世大儒,难道要沦为一个草野私塾的先生?

       但自进了书院,两老头就再也没合拢过嘴。

       虽然书院的一期工程将将完工,但整个书院的轮廓却被画在一面很大的墙上,让两人得以一瞶全貌。

       整个千亩之地,全部被白色的围墙围着。

       两人来到大门,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两边的八个大字。

       “百年大计、教育为本。”

       见到此,两老头满意点头,连声称善。

       “子谦,此八字何解?”

       “禀孔师,所谓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教育从来都是一代代勤研的过程,教书育人,我等不可将目光放在眼前,而是百年后,甚至是更长的时间……”

       一番话让两老头频频点头。

       书院门楼的正上方挂着一块牌匾,上书大唐书院,乃是李二的亲笔。

       牌匾的两边,各有一个很窄很长的木牌挂于左右。

       “风声雨声读书声,声声入耳,家事国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。”

       宋濂见此拍着手道:

       “此当为书院学子之训诫。”

       经过门楼,进入书院的内里,一块巨大的泰山石充作了影壁。

       影壁上刻有字,在金粉的装饰下,阳光照及,金光闪闪。

       为天地立心,

       为生民立命,

       为往圣继绝学,

       为万世开太平。

       似诗非诗,读之却自有一分大气添于腹胸。

       即使如此,两老头却是眉头皱了起来。

       “子谦,此四句是否过了?”

       在两老头的心中,做学问是低调之事,但此四句却是过于嚣张。

       “孔师,此乃是书院存在的价值所在,并非小子无礼。”

       两老头虽还是认为不妥,但也没有再说,绕过影壁,整个学校的内部就呈现了出来。

       相较图纸,两老头认为,亲眼看上去更为震憾。

       巨大的一块空地,全部被一种光滑的石粉铺就,几不见泥土。

       十字型、宽约丈许的中间道路两旁,被一排低矮的花草隔开,也将空地分割成了整齐的四块。

       两人低下身,看着没有丝毫缝隙的地面,大为惊奇。

       “子谦,此路是何物铺成?”

       易峰随意的解释了两句,

       三人又到了已经建好的第一栋楼看了看。

       站在楼下,看到后院仍有一片空地,并不像其他地方一样深挖地基,又问是干什么的。

       易峰说是运动场,两老头非说作为书院的菜圃不错,

       易峰突然有一种鸡同鸭讲的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