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莱看书网 > 穿越小说 > 侯门庶子 > 第二百二十九章 迁都


       贺元盛退往乐亭县,背靠码头扎营的消息,很快传到滦州。

       “去了乐亭县!”

       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,叶赫真走到底图前,找到乐亭县的位置。

       “贺元盛终于犯了错,竟然敢去海边,简直是自寻死路!”

       叶赫熊笑着说道,一副很兴奋的样子,他自小生长在草原上,见识有限,根本看不出这里面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“贺元盛不是傻子,怎能自困绝地!”

       叶赫真倒是精明一些,虽然也是在草原上长大,可还是察觉到不对。

       倒是一旁的魏宏,漏出若有所思的样子,思索一会,略带犹豫的说道:“皇上,臣倒是有一个猜测!”

       “什么猜测!”

       “贺元盛背靠码头扎营,是想走海路,乘船离开!”

       一句话,点醒了叶赫真,让他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。

       “这个狡猾的东西!”

       恨恨的骂了一句,叶赫真已经确定,贺元盛的目的。

       毕竟征战多年的他,哪怕从未见识过水军,也能根据地形,猜到很多东西,之前只是一叶障目罢了。

       “贺元盛麾下,有十万兵马,想要从海上撤退,需要大量的船只,他从哪变出来这么多船?”

       叶赫熊开口了,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。

       “贺元盛督师浙江,船只来源,自然是东南!”

       了解乾朝情况的魏宏,马上开口回应,只是语气中,也带着几分疑惑。

       因为大乾王朝南北沟通一向都是走运河,从来没有走过大海所以在他眼里从海上撤退,有些危险。

       何况南北距离较远想要调遣东南的船只,也不是容易的事。

       “那也不对啊。”

       接着话锋一转:“就算贺元盛从东南调船接应可一来一回最少也要二十余天,这么长时间,有都是机会消灭他们。”

       这倒不是自信,而是叶赫熊了解双方的情况知道贺元盛军中的存粮不多。

       所以元朝兵马只要将其困在乐亭县,几日之后,就可以不战而胜。

       “答案只有一个,就是贺元盛早有准备,提前留了一条退路!”

       叶赫真冷冷的回应而后下达军令:“传令,明日日出之后大军拔营,直奔乐亭县。”

       即使知道贺元盛留了退路叶赫真也要率兵前往,看看有没有机会消灭这十万人马。

       另外一边贺元盛派去报信的人骑着快马,飞奔神京。

       午夜时分,崇兴帝得知了京营覆灭,贺元盛退往乐亭县的消息。

       “这该如何是好,这该如何是好……”

       崇兴帝彻底傻了,他没想到,追击元朝,会有这个结果。

       “皇上,赶快传百官入宫、商议对策吧!”

       小德子开口提醒,目光中也有几分焦急。

       “对对,传百官入宫!”

       很快皇宫之中,响起了阵阵钟声。

       钟响三声,代表着有紧急情况,召集文武百官立刻入宫。

       赵文煜府邸,听到钟声响起的他,马上找来儿子:“我儿准备一下,立刻带着家眷南下。”

       “出什么事了?”

       赵文煜的儿子非常紧张,因为几天之前,赵文煜已经派了管家,押着很多贵重物品南下,现在还让家人离开,代表着有大事发生。

       “不用问了,按照为父的话去做,现在就走!”

       赵文煜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,毕竟钟响三声,代表了情况紧急,而这个时候,除了前线战败,他想不到还有什么事。

       半个时辰后,神京城的文武百官,纷纷入宫。

       “前线大败,不是说局势良好吗……”

       “长宁侯被困乐亭县……”

       “京营完了,这怎么可能……”

       得知前线战败的消息,百官大吃一惊,大殿之内,顿时响起阵阵议论声。

       官员中,只有赵文煜和钱知非两人,面色不变。

       赵文煜是猜到了这个结果,所以有了心里准备,钱知非更不用说了,此事本就有他的手笔。

       “够了,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,众卿赶紧想个对策!”

       崇兴帝大吼一声,现在的他,既恐惧,又害怕,已经慌了神。

       “皇上,臣建议,迁都南京,避敌锋芒!”

       楚忠平第一个开口,重提迁都之事。

       “臣附议。”

       “臣附议。”

       ……

       很快有一大票浙党官员,站出来附议,毕竟浙党官员,大多都是贪婪怕死之辈,在这个危及关头,自然想要逃跑。

       “迁都!”

       崇兴帝重复了一遍,脸上漏出意动之色。

       如今的情况,跟之前不同,神京已无可用之兵,根本挡不住元朝。

       而崇兴帝,本就是个懦弱少年,哪怕成长一些,可骨子里的懦弱,不能彻底改变。

       所以面对危局,而且是不可收拾的危局,自然会有逃跑的想法。

       “神京乃国之首都,怎能放弃,臣建议,整合所有力量,跟元朝决一死战……”

       钱知非站出来反对,已经投靠元朝的他,自然不愿意看到崇兴帝逃跑,所以找出了种种理由,在大殿上慷慨陈词。

       钱知非的话,得到了一些大臣的支持,不过数量少了些,总共还不到十个,毕竟有血性的官员,实在太少了。

       不过这些官员虽少,却占据了大义,让崇兴帝有些为难。

       因为崇兴帝,还要几分脸面,不像他爹永昌帝,什么脸面都不要。

       “京城已无可战之兵,拿什么跟元朝决一死战!

       何况迁都只是权宜之计,待皇上南迁,整顿兵马,在收复故地,重整河山不迟。”

       楚忠平立刻反驳,公开与钱知非打擂台。

       而钱知非也不退让,跟楚忠平针锋相对,两个人当场吵了起来。

       “首辅以为如何?”

       看到两人争吵,崇兴帝非常烦躁,希望赵文煜站出来,摆平这些事。

       毕竟由首辅出面,定下迁都之事,就是朝廷的决定,崇兴帝不会丢脸,弃城而逃的骂名,也会少一些。

       不过赵文煜是个老狐狸,十分狡猾,当即开口道:“此事应由皇上乾纲独断。”

       其实赵文煜也怕死,更想早日离京,不过狡诈的他,不想背负骂名,所以把事情推到崇兴帝身上。

       因为他已经看出来,崇兴帝有了迁都之意,只是顾忌脸面,没有立刻做出决定。

       赵文煜的话,把崇兴帝逼到绝处,只能公开站到楚忠平一边,说出了同意迁都的话。

       “皇上英明!”

       崇兴帝同意迁都,让楚忠平松了一口气,因为朝廷南迁,一切事情都好办了。

       其余的浙党官员,也纷纷站出来拍马屁,因为崇兴帝此举,算是把他们给救了。

       否则的话,这些浙党官员,虽然也会南逃,可这样一来,就会背上临阵逃脱的名声,前途算是彻底没了。

       “皇上,国之首都,不能轻弃,臣愿留守神京,与元朝决一死战。”

       既然崇兴帝决定迁都,钱知非没有办法,只能改变想法,打算留守神京城,把整个城池,完完整整的交给元朝。

       可崇兴帝不知钱知非心中所想,反而有些感动:“真是国难见忠臣啊!”

       略带感慨的说了一句话,崇兴帝正式下旨,让钱知非留守神京,负责一切事物。

       倒是赵文煜察觉到了问题,知道钱知非主动留守神京城,绝对是想公然背叛。

       可他没有证据,又不想多事,所以一言不发。

       之后崇兴帝跟朝臣们,又研究了一会,定下了迁都南京的决议,并选择了几条南下的路线。

       商议妥当,赵文煜站了出来:“为了以防万一,请皇上即刻起驾,连夜南下。”

       表面上看,这是为了崇兴帝着想,可实际上,却是另有目的。

       因为元朝骑兵的速度很快,崇兴帝的目标又太大,赵文煜担心跟其一起走,会被元朝盯上,所以想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。

       “就依爱卿!”

       能够提前逃跑,崇兴帝自然喜不自胜,当即点头同意。

       接下来,崇兴帝把朝廷南迁之事,交给了赵文煜,然后回了后宫。

       过了大半个时辰,崇兴帝带着皇后,妃嫔,以及大量的宫女太监,离开神京,连夜赶往通州,准备坐船南下。

       崇兴帝出京,造成了巨大的影响,文武百官,再也不顾一切,纷纷连夜南逃。

       毕竟皇帝离开,代表着放弃了神京城,他们岂会留下来等死。

       神京城内地勋贵们,这次反应也很快,第一时间打点行囊,准备南逃。

       永宁侯府,收到消息的贺静,同样指挥家眷,收拾细软,准备南下,还不顾夜色,唤醒了史氏。

       “什么事啊,非要大晚上说?”

       被吵醒的史氏,非常的不耐烦,语气中也带着几分火气。

       “母亲,出大事了?”

       “慌什么,天塌不下来!”

       一个内宅妇人,根本不了解局势,所以史氏表现的很镇定。

       顿了顿,好像发现了外面的异常,问道:“外面怎么了,为何这么乱!”

       “京营大败,皇上已经决定迁都,现在銮驾应该出京了。

       很多文武百官,也连夜收拾行囊,准备南逃,母亲,你也收拾一下,咱们家也要跟着逃命……”

       贺静一口气,把事情说了出来,语气非常急切。

       毕竟这是要命的事,耽搁不得,哪怕贺静有些糊涂,也知道轻重。

       而这番话,也让史氏变了脸色,再也没有半点从容之色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