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的长安,因为宵禁,万籁俱静。

       一匹快马从远方跑来,马上之人身着已经脏得没形的军服,头上戴着一顶帽子,帽子脑勺部分,三支红翎随着战马的起伏而抖动着。

       “北方大捷,快开城门。”

       北城的守军远远听见,用吊篮从城墙上放下一人。

       马到近前,来人也不下马,将自己的身份印迹等交于吊下之人。

       “确认无误,快开城门。”

       大门随着吱吖的声音缓缓打开,刚好能容一马经过时,马上之人催动战马就往城中跑去。

       “北方大捷,定襄告破,生擒颉利。”

       “北方大捷,定襄告破,生擒颉利。”

       夜间的巡夜武侯听到此声,纷纷驻足,立于街道两侧,双手抱拳,身体前揖。

       待战马从身边路过后,他们同样齐声喊起来:

       “北方大捷,定襄告破,生擒颉利。”

       “……”

       李二是在睡梦中被人叫醒的。

       “陛下,北方大捷,定襄告破,颉利已被生擒。”

       李二脑中嗡的一声,愣了好外,才一骨碌坐起。

       “军报在何处?”

       “是红翎传捷,传捷之人此刻正候在太极殿外。”

       红翎急报,除了路上传讯之人,只能经李二之手打开。

       “给朕更衣。”

       长孙也醒了,不及更衣,下床匍匐于地:

       “大唐万胜,臣妾为陛下贺,为大唐贺。”

       随着长孙的一句,边上听到的侍婢皆跪地相贺。

       “哈哈哈,皇后接着睡,朕去去就来。”

       长孙目送李二离开,心中欢喜,面上却带着苦笑。

       这个去去就来,估计不闹到明日晚间都算好的。

       李二到得外殿,接过急报,验看火漆完好,取出一个小刀挑开。

       军报乃是柴绍亲手所写:

       “臣柴绍报:臣于八月十一日入驻定襄,折损不满千人,颉利北逃,于铁山处被易峰所擒,于急报同日押解回京……,今有突厥大巫娜莎,心慕大唐,望来唐朝圣,此诸多事宜,请陛下裁夺。”

       柴绍怕传令兵讲不清楚,徒惹李二不快,所以信中写得很是详细。

       将自己知道的,甚至还询问了娜莎和长孙冲,信中复盘了整个征突厥的全过程。

       “易峰的军报呢?”

       李二看向传令兵。

       “禀陛下,小人离开定襄时,易校尉还驻留铁山,接应两位大帅的大军,并无军报传来。”

       李二眉头皱了一下。

       突然觉得易校尉三字很刺耳,朕的功臣帮朕雪了渭水之耻,为大唐开疆拓土,怎么还只是个校尉。

       “鸣钟。”

       似是想到什么,对着旁边的内侍道:

       “你带一队人,亲去易府,宣朕口谕,命易柏上朝,将其长子也召来。”

       李二的语速很快,常伴的内侍知道,这是李二心情激荡的表现。

       李二说完就转身去了太极宫,他要亲去请李渊。

       让李渊看看,自己才是他最能干的儿子。

       “咚咚咚……”

       悠扬的钟声,自皇宫内响起。

       皇宫内有两座钟,一个小钟用于日常报时之用,大钟则每逢大事时才会敲击。

       房府。

       “老爷,老爷。”

       一个侍女走进寝房。

       “何事?”

       房玄龄一下坐起。

       这两日房遗爱染上风寒,身体不适。

       请了孙思藐来开了药,只说夜间如果不再发热将养两日即可。

       他睡前叮嘱仆人,如发热就算是深夜也要告知他。

       此刻有人来叫,他以为是此事,所以有些慌张。

       “老爷,宫里的龙凤钟响了。”

       房玄龄一愣,不是儿子的事。

       侧耳细听,果然能听到隐隐的钟鸣。

       心中的第一个想法是,李二对他老爹下手了,这钟是丧钟。

       “响了多少声了?”

       “已有五十多声。”

       房玄龄一下子站起,当即命人着衣。

       “多少声了?”

       穿好衣后,他走出寝房,问着匆匆赶来的管家问起。

       “老爷,想是大捷,已过百声。”

       大唐丧钟二十七至三十三不等,边关告急则是八十一声,用于聚将;

       只有大捷之声,足足有一百零八响。

       “突厥。”

       房玄龄几乎未加考虑,就知是突厥大捷。

       说出后,愣愣的抬头看天,片刻后才道:

       “天啊!真让那小子办成了,不世之功啊!”

       恰在此时,房遗直也匆匆赶了过来。

       “父亲,大钟响了一百零八响,想是北方大捷。”

       房玄龄此刻已恢复了平静,轻一点头:

       “随父一起进宫贺喜。”

       房遗直不仅有实遣官职,还有李二亲赐的伯爵身份。

       这样的大事,就连万民都要齐聚皇城外与陛下道贺,更不用说他一介官员。

       马车行在路上,大大的气死风灯上写着房字。

       路上的行人、轿子、马车见此,纷纷停步,让于道左。

       比老房更高的官职之人,在大唐还真不多。

       就算部分人比他清贵,但也没他的实权大。

       虽是夜间,皇宫内灯火皆点燃,亮如白昼。

       皇宫中门大开,但每个所进之人,皆是走侧门而进。

       今日只有三人可走中门,一是李二,二是柴绍,三是易峰。

       李二在宫中,另两人皆还在北方,开大门只是一种仪式。

       房杜两人几乎同时到达,刚进皇宫,就被小黄门请进了殿内,两人知道李二有事要议。

       李孝恭被仆人喊醒时,仍是不敢相信。

       “哈哈哈……”

       许久,一阵畅快至极的大笑响起。

       “老爷,何事如此高兴?”

       王妃也被吵醒,披衣而起。

       “易峰那小子功成了,没想到啊,没想到。”

       “那怀仁是否安全?”

       女人的关注点明显不同,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儿子的安危。

       女本软弱为母则刚,古今母亲大抵相同。

       “老夫还未看军报。”

       压根不看夫人的脸,双手一拍道:

       “那小子回来,就让怀仁跟他拜把子,他不拜都不行。哈哈……”

       “人呢,还不给老夫更衣。”

       太平坊,程府。

       老程在听到第一声钟响时,就翻身坐起。

       一声一声,他自己数着。

       外间来人也被他抬手制止。

       当数到九十声时,他不再数,当即下床:

       “给老爷我更衣。”

       “程群!”

       刚出门,他就大声喊起,程群是他的亲卫头子,算是孤儿,在程府长大。

       “末将在。”

       “你将府中之人都带着,赶至易府,给我保护易中丞进宫。路上若遇拦阻之人,报老夫的名号,再不行就给我砍了。”

       老程能成为大唐的常青树,作战勇猛只是很小的一方面。

       他的政治智慧,左右逢源,就是李孝恭、房玄龄等人也拍马难及,更是甩李靖八条街。

       “慢着,如果碰到陛下派人,你们跟着就行。”

       老程不确定李二会不会想到易府。

       就算没想到,他也决定等一下亲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