窦怀道语音刚落,全殿哗然。

       现在谁都知道,易峰逃至突厥,是李二与其一起做的局。

       现今大喜之日,窦怀道应现出委屈之色,想来过后李二自会有恩补,

       如此当面顶撞,且选在今日,实为不智。

       李二当即脸色阴郁下来,他很想将他所知窦家的所作所为,就在朝堂上公开,

       问问窦怀道,窦家所作算是为臣之道?

       但他最终忍了下来,毕竟自己的布局还未完成,如今动手,很难斩草除根。

       李二正待斥责,一个声音从后殿传来:

       “窦家二十之事,过后再议。”

       声音落下,李渊走到殿上。

       李二见此,赶忙站起施礼:

       “见过父皇。”

       众臣同样施礼,口称拜见太上皇。

       “太上皇,如此……”

       “窦怀道休要再提,给朕将其逐出朝堂。”

       说完看着李二道:

       “朕此举,你可有异议?”

       李二当然不傻,当即跪伏于地:

       “自有父皇做主。”

       李渊当即下令,勒令窦怀道闭家自省,无令不得外出。

       这是自李二即位以来,父子两人首次同时临朝,

       众臣心中明了,借灭突厥之功,李渊到底是对李二妥协了。

       一个不管是在文治,还是武功上都超过他的儿子,由不得他不承认。

       更聪明些的,例如房杜,他们想得更深一些,李渊的出面,其实是对窦家的一种保护,

       否则以李二眼中揉不进沙子的性格,窦家倾覆只是转瞬之间。

       “易峰那小子,朕甚喜,今立大功,你不可薄待。”

       李渊说完,袍袖一挥,再次回了后殿。

       此刻的李渊,并无半丝沉迷于酒色中的颓废,更像是一条巨龙,将头伸出命令一番,而后又隐于云中。

       李二目送李渊离开,心中更是欢喜。

       不管怎么样,李渊肯出面划解他的尴尬,间接说明了,李渊心中的壁垒已被壳动。

       李二没有再议论功之事,当即宣布罢朝、大庆三日。

       “陛下,臣知宫内还存有美酒,正好今番拿来庆贺。”

       老程知道怎么营造氛围,虽不是马屁之语,但一句话说得李二畅快不已。

       “你啊你,天天就惦记着朕所剩不多的几坛美酒,今番大庆,朕自当如你所愿。”

       唐初的朝堂,比之明清不知到宽容多少倍。

       李二又自认有容人之量,是得道的明君,臣下偶有失礼,他也是一笑而过。

       当即命百官回家,换了衣服来宫中饮宴。

       独留下易柏。

       “易爱卿,此次易峰归来,朕打算让其为太了伴读如何?”

       易柏心中自是千允万允,但知自己儿子的脾性,苦笑答道:

       “陛下宏恩,臣自是心喜拜领,但我那幼子是个胡闹的性子,此事还要待他回来,臣与他相商才可,否则他即使答允,真到行时总有千万种借口。”

       李二一想,还真是这样。

       “易峰看淡礼法,不甚好,你作为父亲要时常耳提面令才好。”

       虽是训斥,但李二脸上仍是带着和煦的笑容。

       “你之长子甚好,恰扬州别驾告老,就让他去磨练一番吧。”

       易柏大喜,当即大礼谢恩。

       原来易崇可只是一个从六品的主事,现今直接跳到一州别驾,可算是攀了登云梯。

       扬州为上州,刺史一般为三品的官职,而别驾当为从四品下的官职,

       易崇一下子跳了好几级,最重要的是跳过了五品这个官员的天花板,一跃至四品,以后如无大错,官运定能超过自己。

       “哈哈哈,易爱卿,你三子归来,朕会有国侯赏之,如此他一跃三品,可比你的官身高喽。”

       “孟母三迁、买肉啖子,天下父母之心古今相同,臣只会以此为傲。”

       “此言大善。”

       ………………

       李二自在宫中大庆。

       长安城的一处别院中,王嫣然不停的与自己的婢女确认着。

       “你听得真切?”

       “真的,小姐。原来易校尉逃跑是陛下的安排,是为了到攻打突厥。”

       “你……”

       “小姐,真的,真的,千真万确,你都确认十几遍了。”

       王嫣然面上欢喜,没有因为婢女的话生气。

       这段时间,她每每想到易峰,都会拿着易峰所写的三国拜读。

       父亲将书外泄后,她曾因此事生了老大的气,甚至有一个月没有理自己的父亲。

       王韶算是老来得女,一直对女儿娇惯,所以总是变着花样的哄她开心。

       而她母亲则面带忧愁。

       自己的妹妹,当今的皇后,曾传言她,不要将小女过早许配,

       王嫣然是个洒脱的性子,三言两语,她就知皇后要将女儿许与谁。

       易峰逃跑后,她曾一度恼怒,但去了两次宫,皇后只言不提此事,所以她只得将仇恨转至易峰身上。

       甚至还要将易峰亲手书写的三国烧掉,所幸王嫣然发现及时,以性命相要,她才最终放弃。

       没想到峰回路转,易峰不仅无罪,且立了盖世之功。

       她欣喜之余,又不安起来。

       如今的长安城,惦念嫁到易府的想来不在少数,自己家老爷是个过气的官员,唯一可依仗的就是自己的妹妹,大唐的皇后娘娘。

       一念至此,她急急的赶至女儿房间。

       “你还在家干什么,快点进宫,给你皇后姨姨请安。”

       “这不早不晚的,请什么安?”

       长孙氏见女儿如此,抬手轻点她额头:

       “你啊,活活笨死得了,你不是一直念着那个易峰嘛,现今宫中可有他回递的信,你不想知道?”

       “是哦,我怎么这么笨。”

       一下子站起,就待往门外走。

       “回来,你就这样去,女儿家的体面都不要了!”

       “小豆子,快点给我更衣。”

       她为人洒脱,所以给自己随身的两个婢女起名也很是随意。

       太平坊另一处宅院。

       王珪毕竟年迈,半夜入朝现今回来,面上难免疲惫之色,但精神尚可。

       刚迈入中厅,就见到寻常不甚往此地来的孙女。

       王若兰虽然不如武媚对易峰的布置完全了解,但昨晚钟响的那一刻,她突然有很强烈的直觉。

       拥衾坐在床上,一声声的数着,当数到第八十二响后,她面上的笑容怎么也掩藏不住。

       听到后院隐有人声,她知是自己的长辈要上朝,也没有起身,就坐在床上享受着独属于自己的那一分快乐。

       王珪见到孙女,当即面上浮现笑意:

       “兰儿,此次被你料中,我孙女当为女诸葛也。”

       王珪心中高兴,嘴中打趣着孙女。

       “兰儿有今日,还不是祖父教育得当。”

       老王珪更是大笑。

       “等他回来吧,老夫就算舍下不要脸皮,也将他给你拴来。”

       “此事不用祖父费心,孙女若不能走进他心中,强行在一起,也只是徒增烦恼。”

       “哼!我孙女智慧、容貌不输天下女子,只要那小子眼不瞎,当知谁是他的良配。”

       说到此,看着跟在身后一起进来的两儿子道:

       “你俩的见识还不如若兰,联姻窦家岂是那么好相与的,刚刚朝堂之事,你俩还看不清吗?”

       “父亲智慧超群,孩儿自当不如。”

       两人当然不能承认不如自己的女儿、侄女。